1. <tbody id="la5uv"><pre id="la5uv"></pre></tbody><th id="la5uv"><track id="la5uv"></track></th><tbody id="la5uv"></tbody>
    <button id="la5uv"><object id="la5uv"><menuitem id="la5uv"></menuitem></object></button>

  2. <tbody id="la5uv"></tbody>
    <th id="la5uv"><pre id="la5uv"><rt id="la5uv"></rt></pre></th>
    當前位置:首頁>關于研究會

    關于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

    成立于1994年,是由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英語、漢語、對外漢語、英漢語言和文化對比、英漢互譯等教學與研究、具有講師或相應職稱以上的教育工作者與科研人員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學術組織,為國家一級學會。


    一、前言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英文名稱 China Association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縮寫 CACSEC,以下簡稱研究會)是由全國高校和研究所從事英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英漢對比研究、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漢文化對比研究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個人和科研人員自愿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為國家一級學會,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和業務主管單位教育部的監督管理和業務指導。其宗旨為: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開展黨的活動,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本會積極開展英漢對比研究、英漢互譯理論研究、英漢文化對比研究,深化英語教學改革和對外漢語教學改革,提高英漢互譯水平,弘揚民族文化,促進中西交流。本會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自覺加強誠信自律建設。


    二、組織架構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掛靠中南大學,最高權力屬于全體會員大會,領導機構為常務理事會,下設秘書處,現任會長羅選民。學會組織架構如下:







    三、歷史沿革

    (一)學會的成立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的前身是成立于1990 年7月的“英漢比譯學會”。

    1991年6月,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建議學會更名為“英漢語比較研究會”。

    1993年9月,國家教委批復同意成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

    1994年4月,研究會在民政部注冊登記。

    1994年12月3日,研究會在原中南工業大學召開了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國學術研討會。大會通過了研究會章程,選出了以劉重德先生為會長的首屆領導機構,并推舉呂叔湘和柳無忌兩位先生擔任名譽會長。

    (二)歷次全國學術研討會及歷屆領導機構

    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國學術研討會

    首屆常務理事會

    1994年12月 中南工業大學·長沙

    會  長:劉重德

    副會長:蕭立明(常務)、李亞舒、林汝昌、楚至大、虞建華、郭著章、劉文彬

    秘書長:樊愷明


    第二次全國學術研討會

    1996年5月 青島海洋大學·青島


    第三次全國學術研討會

    第二屆常務理事會

    1998年10月 南昌大學·南昌

    會  長:楊自儉

    副會長:蕭立明(常務)、郭著章、李亞舒、劉文彬、呂俊、虞建華、王菊泉

    秘書長:劉天鶴


    第四次全國學術研討會

    2000年7月 廈門大學·廈門


    第五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漢英對比與翻譯國際研討會

    第三屆常務理事會

    2002年8月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會  長:楊自儉

    副會長:蕭立明(常務)、呂俊、虞建華、潘文國、錢冠連、連淑能、羅選民

    秘書長:羅選民(兼)


    第六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典

    2004年10月 四川外語學院·重慶


    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

    第四屆常務理事會

    2006年11月 魯東大學·煙臺

    會  長:潘文國

    副會長:羅選民、錢冠連、屠國元、王寅、王東風、王宏印、許余龍、楊曉榮

    秘書長:羅選民(兼)


    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

    2008年11月 江西財經大學·南昌


    第九次全國學術討論會暨國際英漢比較與翻譯研討會

    第五屆常務理事會

    2010年11月 寧波大學·寧波

    會  長:潘文國

    副會長:羅選民、屠國元、王寅、王東風、王宏印、許余龍、嚴辰松、楊曉榮

    秘書長:羅選民(兼)


    第十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英漢語比較與翻譯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2年9月 武漢大學·武漢


    第十一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英漢語比較與翻譯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六屆常務理事會

    2014年8月 清華大學·北京

    會  長:羅選民

    副會長:嚴辰松、莊智象、黃國文、董洪川、文秋芳、文衛平、董燕萍、

    司顯柱

    秘書長:楊文地


    第十二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英漢語比較與翻譯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6年10月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第十三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英漢語比較與翻譯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七屆常務理事會

    2018年11月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

    會  長:羅選民

    副會長:黃國文、莊智象、董洪川、文秋芳、文衛平、董燕萍、司顯柱

    楊文地

    秘書長:楊文地(兼)                


    第十四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英漢語比較與翻譯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1年10月 湖南大學·長沙


    (三)分支機構的建立

    1996年成立英漢語言對比研究和英漢翻譯研究兩個專業委員會。

    1998年成立英漢文化對比研究專業委員會。

    2002年三個專業委員會調整為對比語言學、對比文化學、翻譯學、英漢語篇學和典籍英譯五個學科組。

    2006年增設中西語言哲學學科組,2008年改稱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

    2010年增設心理語言學學科組,2011年12月改稱心理語言學專業委員會。

    2012年4月成立外語界面研究專業委員會。

    2012年底,原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以英語教學研究分會名義掛靠學會。

    2014年統一名稱,除英語教學研究分會稱為“分會”,其他五個分支機構統稱為專業委員會,即英漢語篇分析專業委員會、典籍英譯專業委員會、外語界面研究專業委員會、中西語言哲學專業委員會和心理語言學專業委員會。

    2015年接納六個分支機構,即形式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功能語言學專業委員會、語料庫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專門用途英語專業委員會、外語教師教育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和高校外語學刊專業委員會。

    2016年接納三個分支機構,即法律語言學專業委員會、話語研究專業委員會和二語習得專業委員會。

    2018年接納六個分支機構,即認知語言學專業委員會、教育語言學專業委員會、語言測試與評價專業委員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外語教育技術研究專業委員會、寫作教學與研究專業委員會。

    2019年接納八個分支機構,即語料庫翻譯學專業委員會、認知翻譯學專業委員會、語言智能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生態語言學專業委員會、詩歌研究專業委員會、語音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語言服務研究專業委員會、外語學科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

    2021年接納三個分支機構,即語言教育與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社會翻譯學專業委員會、中外閱讀學研究專業委員會。

    至此,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擁有三十二個分支機構。


    四、學會文化

    成立近27年來,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始終堅持和弘揚已故首任老會長劉重德先生開創倡導、已故繼任老會長楊自儉先生發揚光大的研究會文化,在學術界贏得了良好聲譽。


    劉重德先生主張的學風:

    品學兼優,既自尊自愛又尊重別人愛護別人,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我們著書立說,實事求是,決不夸夸其談,嘩眾取寵,沽名釣譽;對中外文化遺產,糟粕要揚棄,精華要繼承,并使之發揚光大,有所前進,有所發展,為三個有關學科的建設,為弘揚中華文化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楊自儉先生總結的研究會文化精髓:

    高尚的道德與情操;科學的精神與方法;民主的思想與作風。


    研究會倡導的學風:

    崇尚科學,刻苦鉆研,嚴謹治學,實事求是,謙虛謹慎,相互切磋,取長補短;杜絕與反對急功近利,浮躁草率,粗制濫造,弄虛作假,驕傲自大,沽名釣譽,拉幫結派。


    五、學術活動及科研成果

    英漢語言對比研究、跨文化研究和英漢互譯研究是研究會三大研究領域,跨語言、跨文化交流是題中應有之義。研究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自成立以來已召開過13次,研究會學科委員會及專業委員會、分會每年均多次組織召開各種研討會或論壇。研究會群英薈萃、人才濟濟,既有在學界享有盛譽的中老年學者,也有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研究會與包括港澳臺在內的海外學術界聯系廣泛,各種交流與合作始終活躍。

    研究會的國際化程度日益彰顯,如已連續舉辦八屆“亞太翻譯與跨文化論壇”,分別在清華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波特蘭州立大學、墨爾本大學、杜倫大學、夏威夷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泰國巴吞望理工學院召開,如今該論壇已成為國際翻譯學術活動的品牌;研究會英語教學研究分會前身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了“第16屆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等。

    近年來,研究會配合國家文化建設的戰略目標,積極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研究會會員利用各種機會在境外和國外大學講壇上和社會團體中宣講中國文化,引起海外社會的關注以及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此外,自創會之日起,研究會注重科研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并編輯出版系列文集和會刊,已形成雷打不動的傳統。研究會歷次全國學術研討會研討成果均擇優出版。該文集題為《英漢語比較與翻譯》,迄今已出版12輯。研究會擷取包括研究會成員以外學者專家的相關成果,不定期編撰出版了《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和《英漢對比與翻譯研究》兩個系列文集,后者11冊于2008年至2017年出版。從2012年開始,研究會開始出版《英漢對比與翻譯》會刊,迄今已出版兩輯。從2014年起,由研究會會長任主編的英文國際學術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在英國倫敦的勞特里奇出版社出版。從2015年起,研究會開始出版《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迄今已出版十輯。從2015年起,研究會《會員通訊》創刊,加強了研究會與會員之間的聯系。

    研究會發揮學術和專業優勢,為各級政府建言獻策,提供專業的咨詢和評估,在外語教育發展、外語人才建設、語言文字應用、外語公示語規范等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六、結束語

    27年的發展薪火相傳,欣欣向榮,27年的成就豐碩卓越,聲譽日隆。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今天,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是歷史的必然。國家文化建設的戰略目標給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帶來了巨大發展空間,賦予了重大的歷史責任。研究會將不辱使命,努力前行,為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大會學術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主席(Chair of Academic Committee)

    羅選民            清華大學教授/廣西大學君武學者


    學術委員會委員

    (Members of Academic Committee)

    (按姓名拼音順序排列)

    陳  琳             同濟大學教授

    鄧聯健            廣西大學教授

    董洪川            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

    董燕萍            浙江大學教授

    韓子滿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

    胡開寶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

    黃國文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李清平            中南大學教授

    李正栓            河北師范大學教授

    林克難            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

    劉正光            湖南大學教授

    盧衛中            曲阜師范大學教授

    穆  雷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

    牛保義            河南大學教授

    尚  新             上海大學教授

    司顯柱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

    屠國元            寧波大學教授

    王東風            中山大學教授

    王文斌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王  寅             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

    文秋芳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文衛平            湘潭大學教授

    文  旭             西南大學教授

    嚴辰松            廣西大學教授

    楊文地            中南大學教授

    楊曉榮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查明健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

    張春柏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張  旭             廣西民族大學教授

    張躍軍            廣西民族大學教授

    周領順            揚州大學教授

    莊智象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中国